【科室】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首次检出诺卡菌
编辑时间:2024-01-26       浏览次数:262 次

1月10日,我院首次发现一例诺卡菌感染病例

患者罗某,于1月9日23:12因“意识障碍4小时”在我院急诊科就诊,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后于10日凌晨00:23前入住感染性疾病科。后经查看病史得知,患者近半个月间断咳嗽,喘息,加重4天,临床初步诊断为电解质紊乱、重症肺炎、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贫血。

主管医生李惠根据检查检验结果,又及时申请了痰培养和血培养检验项目。检验科微生物室收到痰培养标本后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首先对该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用以判断标本质量并发现可疑病原菌。

微生物组长张秋芳老师正专心地用显微镜对涂片染色结果进行复核时,突然兴奋地对大家说,你们过来看现在镜下的这一团革兰染色阳性,丝状的东西像什么?大家轮流着看了一遍,你一言我一语,丝状但和真菌菌丝形状不太一样,杆状有分枝但和分枝杆菌也不像,是放线菌吗?最后张老师说加做一个弱抗酸染色,大家恍然大悟,诺卡菌?!(下图为革兰染色涂片镜下形态)。


image.png

说干就干,10分钟后弱抗酸染色结果出来了。正如张老师所料,镜下形态果然和诺卡菌描述一致。随后张老师立即通知了主管医生李惠,也和罗孝斌主任进行了沟通,说明了诺卡菌的培养生长缓慢的特点,2-3天左右才可看到针尖样的菌落,看临床是否可以根据痰涂片结果针对病原菌快速用药,控制病情。(下图为弱抗酸染色涂片镜下形态)。 

image.png

第二天收到临床反馈。经了解该患者长期收废品,与泥土以及灰尘性物质接触较多,并患有高血压、慢阻肺等慢性病,电解质严重低下,说明患者可能长期接触病原菌再加上身体抵抗力低导致的肺诺卡菌感染,已经使用了针对诺卡菌的抗生素。

培养48小时后,看到了可疑菌落,随后选择典型菌落进行纯培养,24小时后长出了针尖样的小菌落,继续纯培养48小时后长出白色的、“咬琼脂”现象的典型菌落。


4055507ebc6cdc0d150c13b518cccbe0.png

(标本培养48h后血平板现象)


915d6f87743ea4669d0f4dde94ecc4d2.png

(分纯培养24h后可见“针尖样”) 

e5da207fedd49a6485fbafbbcca342ad.png

(分纯培养48h后可见“咬琼脂”)


经过10天的治疗,患者PCT由1.4ng/ml下降到0.15ng/ml,白细胞总数由13.29*10^9/L下降到7.1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由96.3%下降到84.5%,患者临床症状有了较大改善。


诺卡菌小知识

图片



诺卡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多为腐生寄生菌,有51个菌种,对人体致病的主要有3种:星形诺卡菌、巴西诺卡菌和豚鼠诺卡菌。其中星形诺卡菌在我国最常见,致病力最强。所致疾病称为诺卡菌病,常表现为肺部化脓性炎症与坏死,严重者可通过血流播散至全身。

诺卡菌不属于人体正常菌群,因此感染为外源性感染,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免预力低下的人群易感,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或肉芽肿性疾病,如肺炎、皮下脓肿、脑脓肿、腹膜炎、菌血症等,其中以肺部感染多见。抗菌药物可选用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利奈唑胺、亚胺培南等。

诺卡菌病的预防目前无针对性的有效方法,但是可以通过防止发生外伤,对于外伤伤口应及时处理,注意消毒,加强个人卫生等方法减低感染的风险。




上一篇:【科室】我院风湿免疫科通过远程会诊中心,打破空间限制,解决患者痛苦!
下一篇:【消化内科】替患者着想 为百姓服务

相关资讯

· 【科室】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启动,开启乙肝防治新征程
编辑时间:2025-04-25
· 【科室】科学防癌,健康生活——我院肿瘤科开展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
编辑时间:2025-04-25
· 【科室】我院血液透析室成功举办第六届肾友会
编辑时间:2025-04-25
· 【科室】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度呼吸内镜基层适宜性技术推广活动(介休站)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举行
编辑时间:2025-04-25
· 【科室】泌尿外科 | 精准融合,靶向穿刺——让前列腺癌无所遁形
编辑时间:2025-04-25
Copyright © 1941-2024 介休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介休市史公路199号   电话:0354-7288870  备案号:晋ICP备2024033779号-1